分卷阅读326

不敢直视,也不能违抗,如实的开始介绍海船。
  “此乃江南船厂所能制造的最大的海船,名为五千料宝船,长四十四丈,宽一十八丈,满载时可容纳三千人。”
  刘湛立即问。“你们船队可去过番邦?”
  没想到汉王还知道海船能去番邦,杨贤文面露惊异,忙道。“最远到过罗和异国,再远便都是些没有开化的部落。”
  “你可有海图?”刘湛眼中熠熠生辉。
  “下官没有海图,不过下官可以复刻一份。”杨贤文没有多想,依旧如实回答。
  殊不知刘湛已经兴奋得按捺不住,不是宋凤林握住他的手,他能马上胁迫杨贤文绘图。
  收买人心还需一步一步来。
  “本王刚得了这十艘海船,正是缺人的时候,你可愿意到本王麾下担当领航使,本王可赐你七品的官职。”刘湛爽快道。
  七品官职!
  杨贤文惊得站起,黝黑年轻的脸都是难以置信。“汉、汉王,您信我?”
  此时杨贤文方看清了汉王的面容,年轻且锋锐,那双黑眸里都是自信。
  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这是刘湛的自信,他丝毫不担心杨贤文有异心。
  因为任何背叛他的人都没有好下场。
  “只要你踏踏实实的给本王做事,不只是七品的官服冠戴。”刘湛锐利的眼直直的盯住他。“等你绘制出完整的海图,本王许你为船队正使。”
  杨贤文哪能想到,半天前自己还是阶下囚,仅仅半天之后,他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  以船为家的他,若能成为船队正使,此生无憾!
  “谢谢汉王!”杨贤文忙下跪叩谢,一时高兴得眼眶通红。
  这一天,刘湛宋凤林跟杨贤文长谈了整整一天,也从杨贤文口中知道了很多关于海船的事情。
  例如,海船还分三千料、二千料、一千料的形制,其中最大为五千料,这已经是目前匠人技术的极限。
  从杨贤文的概述中,刘湛推断船队最远到过东南亚一带,这也是目前船队能航海的极限。
  不过已经足够了,刘湛的目的意在发展海上商路,吸引各地海船北上市货,从而让北疆的繁荣更上一个台阶。
  至于发展海军,还需要从长计议,并非一朝一夕能成。
  次日宋凤林便拨了一笔资金筹备造船厂,也向天下网罗造船人才。
  一开始自然造不出大海船,那就造一千料的海船,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能摸索出一条明路。
  同时刘湛命人加建卢丰码头,也扩建鹿鸣渡口为码头,为日后的海上商路做准备。
  汉国这边打了胜仗又得了宝船,正在如火如荼的新建码头和造船厂,而此事的大梁朝廷,噩耗正一个接一个。
  先是庆军与南军组成的北伐大军全部惨败。
  紧接着西戎攻陷了玉门关!汉中告急!
  庆王在奏折中挑明,正是梁天子要他分兵攻打汉国,这才致使汉中兵力空虚丢了玉门关,为了弥补他的损失,庆王恳请梁天子派兵助他夺回玉门关。
  这本奏折立即引起朝臣哗然,不说梁天子的脸色有多难看,百官当即就吵了起来。
  “西戎兵力高达五十万,汉中要抵御外敌已经不易,沛司农伐汉一策害了汉中!”
  “陛下!臣当初就说过,伐汉乃下下之策,如今顾此失彼,汉中危矣!”
  “臣等恳求陛下夺了沛司农的官职,以平民愤!”
  跟沛公离不对付的朝臣纷纷落井下石。
  但是经过这些年经营,沛公离也有自己的党羽势力,当即反唇相讥。
  “庆王伐汉战败,如今又丢了玉门关,兵败责任都在庆王,与沛司农何干!”
  “那庆王坐拥汉中,有黎民数百万,区区西戎都抵挡不住,实在是草包将军。”
  “启禀陛下,这封奏折就是庆王推卸责任的托词。”
  双方各执一词,最后话题又回到了要不要增兵汉中助庆王。
  “哼,汉中又不是没人了,庆王可自行征兵抵抗,动不动便向朝廷请兵,他这个藩王未免当得太轻松了。”
  “正是如此,唐氏不拿出点本事如何对得起这超一等的王爵。”
  “可若是庆王守不住汉中,一旦西戎南下,帝京危矣!”
  “实乃危言耸听!”
  群臣围绕汉中增兵一事争论不休,梁天子只觉得头痛欲裂。
  他在前朝主持国事同样是管着这些人,怎么登上帝位反倒觉得面对这些人时更加疲倦了。
  “朝廷应当以大局为重,汉中到中原一马平川,绝对不能失去屏障,得把玉门关夺回来。”
  “这是庆王应该考虑的事情,朝廷事事替他完成,还要他这藩王做什么!”
  异姓封王已经让部分世家大族十分不满,增兵一事成了他们爆发的导火索。
  说白了就是眼红,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,异姓封王打破了世家之间的等级规则,令人心涌沸,世家之间更加不和。


第122章 一统北疆
  汉军击溃了大梁二十万北伐联军,于汉国百姓而言是振奋人心的消息,于岱州瑞昌两城的世家而言则是噩耗。
  自从刘湛建国称王,他们就没有一天安稳觉。
  谁能想到岱州瑞昌会成为边境?
  “沛司农还没有消息回来吗?”现任的沛氏家主也是瑞昌郡守沛公明愁得两鬓都生了斑白。
  他去信要沛公离请求陛下允许沛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