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33

万大军是什么情况?”刘湛问。
  曹鸣负责暗中搜集大梁的军情,他立即回答。“大梁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,实际人数约在四十万,只是军中将领清一色都是姓方的皇亲。”
  率领梁军的将领是梁天子的皇叔方寿堂,虽然也是一员老将,但方寿堂一辈子都在禁军纸上谈兵,根本没有实战经验。
  大梁也并非没有实战老将,例如荣休的徐牧远就是一员能打的老将。
  然而梁天子信不过外姓人掌兵,即便他心里知道徐牧远才是最好的选择,他也不敢让徐牧远重新掌兵。
  徐牧远在大梁军营的威望很高,哪怕只是挂个副将的职位,也难免掣肘方氏。
  四十万人的大军,四品以上的高级将领竟全部姓方,这支名副其实的方氏军实乃天下千年来的奇闻。
  “王后到。”这时宫人通传。
  诸将纷纷站起来,宋凤林踏入抬手示意大家坐下。“你们继续,我来旁听。”
  曹鸣继续道:“梁军预计在月底可进入沛州地界。”
  “梁军大军开拔倒是解了高州的危局,西戎必定会集中兵力与梁军一战。”刘湛托起茶盏喝了一口,语气里都是遗憾。
  他早就想拿下高州,只是大敌当前,若他此时攻打高州,未免落人口舌说汉军趁人之危,刘湛这才一直按兵不动。
  他可以不在乎大梁百官怎么看,但他不得不顾及北疆百姓,还有汉中逃难来落户的百姓。
  当了王之后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无所顾忌。
  “多派些斥候持续关注战况。”刘湛放下茶盏。
  李小连这时说:“还有一事,庆军内部开始断粮了。”
  自从西戎占据汉中,庆军便断了粮道,中原的粮食要从沛州北上前往高州,如今的高州背靠岑州,除此之外犹如孤岛。
  说起这事宋凤林便把百姓在洮河关外闹事简要的说了。
  “那些闹事的百姓也不全是百姓,王后此计很好,且看他们如何应对。”刘湛看得明白,必定有部分军汉充作百姓。
  “但是长期断粮怕也不妥。”宋凤林道。
  汉王手中粮库充盈,却对高州百姓见死不救,活生生饿死一城的人,刘湛断然不能承担这一恶名。
  “要庆王拿钱来买粮。”刘湛态度明确。“正好王后在这里,定价由王后来定,你们后续跟王后商议。”
  诸将应是。
  又谈了一些汉中的情况,刘湛见已经差不多,摆手让他们先下去各忙各的。
  “王后,你看看。”没了外人刘湛取出一封信。
  这是赵吉章写给刘湛的亲笔信。
  “借兵?”宋凤林诧异。
  偏殿主座是一张定制的罗汉榻,刘湛单手撑着小桌,眼中深沉。
  “舅舅还是看不透。”
  赵吉章希望刘湛能出兵二十万助大梁退敌,要刘湛以天下苍生为计,暂且把往日恩怨放在一边。
  何为以天下苍生为计?救这大梁能救天下苍生?
  大梁比之大楚更加的腐朽沉疴,世家结党营私,朝廷政令不通,税赋驳杂繁重,百姓生活困苦。
  如今汉中沦陷,大梁可谓是内忧外患,在这样的情况下,梁天子依旧年年选秀女,后宫是名副其实的三千佳丽。
  这样乌烟瘴气的天下不破如何能立?
  宋凤林沉默良久。“舅舅忠于其主,我们立场不同。”
  “愚忠罢了。”刘湛不欲多说。“这封信不用回了。”
  不回就是刘湛的态度,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。
  宋凤林叹息。“大梁不是没有能力抗敌,只是那些大氏族互相推诿,谁也不想伤了自身利益。”
 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,这句话在贵族眼里就是狗屁。
  赵吉章出发点是好的,找汉王借兵平定汉中,但是他没有考虑到,汉王出兵出粮,到头来还得落个骂名。
  那些世家大臣打从根里厌恶汉国厌恶汉制,黎民平等在他们眼里就是大逆不道。
  刘湛目光坚定的看着宋凤林。“舅舅若是愿意举族来北疆,我可以承诺他爵位官位,保证他比在大梁更舒坦,他若是担心走不出京城,我可以派出最精锐的暗卫一路护送。”
  但是要他帮大梁不可能,这就是刘湛的立场。
  “大梁是贵族的大梁,不是百姓的大梁。”瞧出了宋凤林心中忧虑,刘湛捏了捏他耳珠子低声承诺。“我会出兵驱逐西戎,但不是现在。”
  汉中陷落,庆王一蹶不振,南边沿海倭寇为患南王自顾不暇,陈留国又正在内乱,三个王子拥兵自重,眼看就要打起来。
  唯有汉军兵力已经有五十万之多,纵观天下诸侯王,能与西戎一战的只有汉王。
  大梁与西戎这一战将决定天下格局,若是大梁赢了,这天下三足鼎立,大梁还能保个十年八年的国运。
  若是大梁输了,梁天子便也走到头了,这天下就是西戎和汉国之间的较量。
  就在北疆如火如荼的进行秋收之际,大梁号称五十万的大军抵达沛州。
  彼时西戎七十万大军驻扎在马山邑,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荒野高原。
  “我军士气如虹,趁此良机直捣贼窝方为上策。”方寿堂自信满满。
  他是方氏宗族里的长辈,身份地位摆在这里,军队里的方氏将领都以他马首是瞻,方寿堂决意立即与西戎决战,军中上下无人质疑。
  “传本王命令,要沛州十万守军出城与大军汇合,一同与西戎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